这是1904年美国《企业家》杂志的一段发刊词,后来被称为“企业家誓言”,朱纯波很是喜欢。这个今年刚满36岁的当打青年,非常乐意,有一群喊他波哥的人,跟他一起干事。他说自己是一个缺少个性的人,已经被岁月磨平了棱角,但当他说出“用5年时间,让博乐新风在零售上要翻过XX品牌这座山”的时候,我知道,一个“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人”,自有他的天性和骄傲。
与朱纯波的对话,不是偶然。今年5月份,i传媒推出了“80后成长记”人物访谈课题,朱纯波早已被圈定其中。此前的一次偶然见面,朱纯波就已留给了笔者深刻的印象——很稳重,没有太多的锐气,话不多,但往往直指核心,但绝不空言;很年轻,但对新风产业已有了很深、很特殊的一种情怀。非常符合笔者挖掘“80后成长记”的各种要素。
耐得住
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才会守得住繁华。对于当前的新风人来说,这句话最为合适不过。
现在说起新风的话题,一定离不开疫情。而笔者与朱纯波的对话也从疫情开始。对于行业普遍认为疫情对于新风会带来一个刺激性爆发增长的观点,朱纯波有自己的理性判断,第一,从零售看,疫情后对新风产品的销售并没有带来直接作用;第二,公建和商业项目获得比较好的推广机会,有不小的增长。但总体来说,目前国内的新风体量并不大。
“从博乐自身的销售来看,我们第二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但这与疫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主要是因为二季度完成安装的是此前签订的单子。而从同行的反馈来看,普遍都认为,疫情对新风的销售并没带来直接作用。以博乐为例,我们可以看到这么一个数据,在疫情期间,我们的耗材过滤网销售是同期的3倍,但疫情过后,过滤网销售已趋于平常化了,原来我们给与高期望的“618”活动,并没有增长,这与以往“618”对于耗材的增幅比较大的需求,形成了一个对比,这意味着消费者对于新风的消费敏感度并没有提高。”
朱纯波认为,对于疫情,大多消费者有一种“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感觉”。
朱纯波认为,疫情对新风的影响,则更多体现在公建和商业项目上。“疫情后,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专业的标准化咨询公司、设计院、开发商在开发这些项目的时候,对新风的考虑比以前更多了。”事实上,在江苏省新近推出的《住宅设计标准》中也要求每套住宅应设置有组织的新风系统或新风装置。“他们一定是考虑到了这次疫情的影响,更不用说现在大面积新建和改造的医院,这种特别场合对于新风产品的需求。这是一个趋势,我能感受到。”从技术到市场,与新风打交道已逾10年的朱纯波,对于新风有自己的判断。他的顾虑是,在公建、商业领域,新风的作用已经被钟南山团队在建设小汤山医院时做了验证,已无需质疑,但在家用零售这一块市场,消费者对新风的效用其实是无视,无感的。“在民用领域,我们没有谁来准确地告诉消费者,用了新风系统能够稀释多少个病菌。这没有相关的权威检测。”
朱纯波并不反对新风企业将疫情作为新风的一次推广机会,但他更倾向于将新风定义为一个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产品。
“与其靠这种疫情去推动,倒不如去给消费者灌输这么一个理念,让大家对社会空气质量及居住环境要求、需求的提升。”朱纯波坦言,2014年,全国大面积的雾霾现象,催生了两个产品,一是空气净化器,一是新风产品。“柴静的《苍穹之下》更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做了一次很好的体验,对行业的推动很大,大量的品牌和风投都看好这个市场。”朱纯波表示,彼时很多厂家都在过度地消费“雾霾”,让消费者错误地理解新风是用来解决雾霾的,而忽视了新风产品本身对于室内空气质量改善的作用,这样带来的后果是,霾情一改善,无论新风产品也好,空气净化器也好,均快速下滑。
“对于雾霾也好,疫情也好,博乐的做法都是一样的,并没有靠灾情来宣传,我们所做的是,只是告诉消费者,你怎么合理使用新风系统,能够让你在室内呆得更久些。”作为纯正的德系品牌,博乐对产品有自己的追求。
在朱纯波看来,没有随波逐流,或许让博乐新风错过了某些特定的机遇,但这没什么,他相信,消费者对于新风的消费已日趋理性,宣贯正确的新风消费观念,才是真正推动市场的手段,博乐耐得住寂寞。
“我们要认清一个事实,从近年来,国家频繁出台新风政策来看,安装新风一定是一个趋势,但体量短期内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也就是依然不大。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乐观,不要以爆发户的心态来投资这个市场,它得慢慢做。”门外的人总会看热闹,门内的人才会看门道,朱纯波希望能够给新风产业更多的时间和耐心。“随着一系列的规范的出台,比如新风系统验收标准,关于民用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等出台,一定会促进新风企业做出更合理的产品解决方案,有了依据,有了规范,就一定会慢慢找到方向。
“新风产品能给消费者解决什么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很难说得清,也很难量化。”朱纯波认为,要扩大新风的体量,对标欧美高达95%的配比率,这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是,企业要熬得住,要有耐心。“目前,在我们的了解中,2015年存在的新风品牌,依然还在存在,而在2015年后新冒出来的品牌,已基本消失了。新风这个行业,其实它并不是一个投机性的行业,它需要深耕,其消费教育的过程不会太短。”朱纯波向笔者透露,与大多外资品牌一样,博乐既然选择了新风,就基本没有了转型的可能,只能在一条道上走到黑。
坚守住
一个行业的坚守,一定是一群人的希望。
对于舒适家居,我们惯用“冷暖风水智”的说法,在采访中,朱纯波几次习惯性地说成了“风水冷暖智”,怎么也纠正不过来。后来,笔者也不再坚持了,就“风水冷暖智”吧,对于一毕业后,就进入了新风产业的朱纯波来说,兴许这也是他从业10几年的一份对新风的情怀吧。“既然选择了新风,脱成皮也要继续做下去。”朱纯波的这句话,不华美,却感动了笔者。
事实上,如果说”风水冷暖智”代表了当前舒适家居的主要五个应用领域,那么很显然,相对“冷暖水”等产业,风的体量还是太小。“一个产业能否做大,先要看人才是不是在这个领域,其次还要看有没有大品牌介入,很显然,这两个条件,目前新风都还未具备。”
与大多新风人一样,朱纯波并不满意现在的市场体量,一者,利润率并非那么高,二者需求并不那么大,因此,目前的新风市场其实正处在尴尬的位置。
从这方面理解,将“冷暖风水智”说成“风水冷暖智”也一定有他的理想在里面。
2014年,博乐新风进入中国市场,相较其他新风品牌,算是后来者。进入中国市场后,博乐瞄准了零售市场。“应该说,与大多在13-14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新风品牌一样,博乐同样认为,新风是一个风口。一者,大家都宣传欧美新风的配比率高达95%以上,而中国只有0.5%的配比率,空间很大。事实上,这个数据并不能说明什么,市场情况也并没有想象那么好;二者,新风看似是个高毛利产品,但其服务线拉得很长,服务成本非常高,一套新风系统装下来,至少要上门5趟。”在采访中,朱纯波并不讳言,6年的经营,目前博乐产值还只有6000万。在他看来,用6年时间,通过第一阶段的布局,完成了博乐新风零售板块的布局,朱纯波说道:“已经能够把中国零售团队养活得很好,打了很好的基础。接下来,第二个阶段,开始组建工装团队,并于2020年上半年已基本规划完成。我们事实上,早在疫情前,去年年底在德国总部开会的时候,已经确定好了,要成立工装团队,跟疫情并无直接的关系。”朱纯波透露,博乐已经做好了进军房产配套的准备。
“博乐作为一个创业型公司,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前几年的经营更多的是为了保命,要证明给德国总部看,我们能活下来,且活得很好。第二个阶段我才有资格进行更多的拓展,如布局工装市场。”很显然,同样是80后,毕业于安徽工业大学机械设计专业的朱纯波也是有想法的,也有冲劲,但绝不冲动,不打无准备的仗,很好地诠释了一个理工男身上的优秀特质。
“目前市场上活跃的新风品牌,基本在15、6个左右,整体零售在30个亿左右,加上工程,不到200亿。相对庞大的舒适家居体量来说,还非常小。”朱纯波希望行业的规模还能够更大一些。“如果说雾霾的2014、2015这两年,新风迎来了快速发展,2016、2017年雾霾的消失,则迅速拉低了发展的速度,那么到了2018年后,行业已回归到理性发展了。”朱纯波分析认为有两个特征:其一,工程项目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格局;其二,零售市场还有一定的空间;其三,一些主流品牌开始在厘清新风产品到底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不再盲目推概念。
“博乐在新风上的坚持是毋庸置疑的。与其他品牌重点抓市场推广有所不同的是,我们还在努力厘清一些问题,比如消费者有无对新风的需求,我们能给他们解决什么问题,消费者的真实反馈是什么……”
朱纯波表示,要打破这个体量僵局,必须先想好这个几个问题,并找到实现的办法。在他看来,目前的新风产品能够解决异味、雾霾颗粒物和灰尘就很OK了,不用想太多。
他透露,自2016年开始,博乐每年都贴补近30万,开发一个软件,同时专门设置一个人,一方面给施工进行监督,一方面广泛采集新风数据,这在行业中开了个先河。“比如说,不同时段,用户家里的二氧化碳和甲醛的差异;采用单向流、双向流等不同气流组织方式下,它的甲醛去除效率差异;每一个末端风口的实际风量跟管道系统的关系等等。”朱纯波透露,截至目前,博乐已经服务了6万个零售用户,意味着,博乐采集的新风数据已接近6万个。这一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于新风产品的设计、推广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事实上,正因为博乐一直坚持这么做,“2016年安装的产品,我们没有接到一个投诉,也没有出现二次服务的现象。”
想得明白
佛说:“要想活得通透,就要心简单人糊涂,”而事实上,对于职场人来说,某个阶段,总有些事情想不明白,甚至会怀疑自己的选择。这在80后来看,更为普遍。但朱纯波,似乎不在其中。
2020年,博乐进入中国市场的第6个年头,按照传统企业的发展规律,5年即是一个节点。朱纯波是一个计划性的人,在2016年实际接管博乐中国的经营后,他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但他依然坚持每天背诵30分钟单词。
“今年,博乐的规划具体有四个方面:第一,继续提高终端用户及经销商的满意度;第二,继续提升博乐中国零售的市场份额;第三,开拓轻商、超低能耗建筑、房产配套市场等相关业务;第四,继续打造专业性团队。”
朱纯波透露,为了迎合工程市场的拓展,公司已在2019年上半年投资了中国工厂,开发相关产品,目前公司已有43个专业的技术推广团队,还在继续拓建。
“经营博乐中国6年时间,如果硬要谈感受,我只想说两点:第一,博乐以坚持原装进口做零售的方式活下来了;第二,在零售市场,博乐新风的配比率已接近50%。”对于合作伙伴,朱纯波的要求是,只要你愿意推广博乐品牌,专一干,销量少一点,推广慢一点,都可以接手,毕竟如何提高博乐新风的配比率,是公司需要认真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我们通常所谈的新风市场,都跟建筑有关。事实上,新风的市场的产业带非常长。比如说养殖厂的通风、花卉大棚的通风、邮轮、潜水艇等等都有巨大的市场。不同的领域,都可以设计不同的新风解决方案。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强调,博乐一定不会进行产品的多元化,只会在专业的领域里做深做透。更不用说,现在家庭配比率还不到0.5%,要发展到50%的配比率,会留给我们多大的操作空间?”这么多年的坚持,让朱纯波练就了一项本事,那就是不用看牌子,一看机器,就知道哪个是进口的,哪个是国产的。
“我们博乐的基因就是干新风这个事的,其他的事也不会干。我始终认为,能干多少是一定是基于你这个人的能力能不能匹配得上。”
笔者很难想象,80后的朱纯波一毕业就开始入了新风产品这一行,至今依然没有换行,仿佛外面的热闹对他一点都没有诱惑。
如果说74岁的褚时健还能二次创业,缔造一个属于褚橙大王的奇迹,被世人公认为创业的一个典范。那么在朱纯波的认知里,一个人在30多岁的时候,基本已经能够看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之路,因此不用特别去争去抢。这是两个极端,笔者也不会武断地认为,谁对谁错。有一点,坚持自己的本心,不受外界诱惑,朱纯波做到了。
朱纯波很庆幸,“年轻的时候,有人带我,指导我,批评我,喊我小朱;30岁的时候,现任博乐中国总经理Bear和集团CEO给了我机会与平台,让我自由发挥;36岁的时候,有一群喊我波哥的人愿意跟我一起干,虽然负重很多,但更有激情。这个时候,即便脱层皮,我也要干好。”
公司在苏州,家在昆山的朱纯波,有时也很任性,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对他来说,平日工作后有个时间陪陪家人,刷个美剧,就是人生一大乐事了。在采访中,得知笔者想多了解下新风产业,朱纯波推荐了好几本书,有《健康住宅与居住行为指南》、《中国室内环境与健康研究进展报告》、《近零耗建筑技术标准》等等,而他的书架上几乎没有任何文学的东西。
“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点虚荣心的,因为我想把公司做成一个品牌,这就是我的幸福点。”36岁,对大多人80后来说,可能还会给自己设计几个新方向,还想着尝试一些机遇,但这很显然不是朱纯波要的。天蝎座的朱纯波,其实是一个很纠结的人,工作上他一定会是最遵守原则的那个,但偶尔也会自我打破。熟悉他的人知道,这才是一个真实的朱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