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指出,禁止新建和扩建燃气独立供暖系统,坚持可再生能源供热优先原则,推动供热系统能源低碳转型替代,有序开展地热及再生水源热泵替代燃气供暖行动,全面布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一石激起千层浪,有行业人士甚至声称为“这是断了燃气锅炉的后路。”
事实真是如此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对这一政策进行仔细的研读后,就会发现“断了后路”的说法显然过于夸张,或者更直白的说,这份政策的出台对于行业人士来说,确实需要重视,但不必过度焦虑。
1、关注政策,找出矛盾的本质
任何政策的出台,都很容易将其中的争议点进行放大,至少在该实施方案中,可以明确看出供热系统能源转型这一工作的势在必行。但是,从部分行业人士对这一政策内容的解读中不难看出,其最直接影响的矛盾点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大规模独立供暖的“煤改气”市场,其二,采用商用燃气锅炉的“集中采暖”市场。
但这两方面恰恰已经是往日黄花,因为随着“煤改气”浪潮的热度逐步褪去,更多的燃气锅炉制造企业都纷纷从这一市场中调转船头抽身而出,走向全新转型发展的道路。另外,在集中采暖改造市场中,燃气锅炉在这一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本就不高,带给企业的影响也相对有限。中山市羽顺热能技术设备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资军就表示:“我们需要关注的在于,这一政策的出台,对行业市场肯定会带来影响,但是由于这一方案只是在北京的试点,未来会不会加强这一政策的力度,是否会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目前仍是未知。”
2、立足当下,市场机遇无处不在
所以,应该正视政策的具体要求,而非以偏概全的产生杞人忧天的情绪。正如广东瑞马热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史玉军所表示,目前来看,这一政策的出台仅仅是区域的个例,也不应该对于这一政策过分解读。
那么,与其焦虑未知,不如立足当下,将更多的精力聚焦在更多力所能及去做好做强的事上。比如加速渠道的开拓和网络的布局完善,更广泛触达终端市场,争取和铺垫布局市场的发展空间,比如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及推广上,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竞争实力。又或者落地品牌建设和推广工作,进一步拉近与终端消费市场的距离等等,这些都比困在所谓政策掀起的精神内耗中要更加急迫。
而且,政策的出台并非一刀切,此次政策针对北京地区,其他区域依然存在机遇可以把握。即便在北京当地市场,不少从事燃气锅炉改造的经销商依然还在将自身的经营稳步的推进中,而且机遇广泛存在,在交流中该名经销商就表示:“这几年类似的政策其实有很多,我们更应该透过现象去关注到本质,就比如本就不具备其他方式来进行采暖改造的住宅来说,家用的燃气锅炉依然是首选的解决方案,只不过会从常规炉走向更加节能环保的冷凝炉。”
图源:北京市人民政府
3、着眼未来,升级创新不能止步
另外,放眼到全国市场来看,在没受到政策影响的地区,燃气锅炉可以争取的发展空间依然值得期待,特别是在南方市场,消费者对于舒适升级的要求日益提升,无论是新房装修还是老房改造,已经有诸多消费者正将冬季舒适采暖纳入自身的考虑范畴中,更不要提更为进阶的全屋舒适热水等等需求,而这些都给燃气锅炉产品的发展抛出了更多的机遇。
只不过,在走过了野蛮发展的时代后,着眼于未来更需要建立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做出改变。比如,站在整体节能减排政策方针的要求下,从上游的制造企业端,在燃气锅炉的产品迭代和技术升级上,应该主动地提升技术实力,提高产品效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强化冷凝炉的推广和应用,也更需要重点将未来的发展趋势融合进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划中,比如更瞻性地将展开使用氢能源的锅炉产品的研发和开拓,比如混合能源应用的资源整合,比如去融入空气源热泵产品甚至是新风、净水产品的整合,这些才是处在转型关键期燃气锅炉行业所需要关注的,既不故步自封的无谓坚持,也要着眼未来风向顺势而为。
总的来说,无论有没有政策的出台,燃气锅炉行业都已经进入了一个深度洗牌的阶段,外部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只是在加剧洗牌的过程。而对于深耕于这一产业市场,特别是燃气锅炉的制造企业来说,全新的市场环境下,如何用产品和技术破局,如何有效开拓渠道和市场,如何更紧密地围绕“双碳”做出调整等等问题,才是远比当下焦虑这一政策是不是对行业的一次“致命打击”要更有意义。